您现在的位置: 失眠症疾病 >> 失眠检查 >> 正文

索达吉堪布最新开示讲记痛苦如何转为快乐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2/7 17:06:11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专科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文:静怡苑心灵乐园

今天首先给大家念一个《心经》的传承。为什么要念这个呢?很多人想获得快乐和佛法的加持,想依靠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让自己干涸的心灵得到滋润。当然,要获取佛法的力量,一部分是依靠自己的学习来理解法义,从而解决自心的痛苦、获得快乐;另一部分是需要对佛法的甚深教义不断串习、修炼,获得不同程度的验相和证悟;还有一种方法是,虽然我们不知道佛法的道理,但是以真诚的心祈祷佛菩萨、三根本、护法神等等,依靠祈祷的力量,自然而然心里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加持和安慰,甚至内心中难忍的痛苦也能迎刃而解,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今天男众一个人都看不到,女众全部都看得到。这样也可以,一般伊斯兰教是看不到女性的脸。可以,这样也可以。(众笑)

心经给你快乐

为何念这个传承呢?传统中是依靠诵经来进行保佑和加持。没有信仰的人也许仅仅听到诵经的声音,也会给自己的生命带来不同程度的吉祥和护佑。有信仰的人,得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传承,今后不管念诵、携带还是手抄,都会得到不可估量的加持。藏文的《心经》和汉文一些版本有所不同。汉文有两个版本,有一个版本和藏文一样,比较长,另一个则比较短。

我们有些人可能听过很多次,但在耳边多听闻几次,对我们的相续是有利的。因为般若法门可以摧毁由我执引起的烦恼、痛苦等一切负面情绪,在日常生活中,以此法门来对治自相续中需要断除的障碍,使自相续变得更加清净、调柔和温和,应该很有意义。

下面为大家念《心经》的传承。

(上师念传承)

在我很小的时候,当时宗教政策还没有开放,我隔壁有个老僧人,我们时常一起去放牛,放牛时,他经常念大白伞盖佛母和金刚亥母的咒语,也喜欢念《心经》。他在山上念诵的时候,就让我在一旁站着“放哨”,看有没有人来。老修行人一直念“没有眼睛、没有鼻子、没有……”我心生疑惑:“这到底是在念什么啊?”(众笑)因为那个时候很小,不懂“无眼耳鼻舌身意”的含义。藏文中每一个都要加否定词,没有眼、没有鼻、没有耳……他每日如此。我想,他明明看着有眼耳鼻……为何要这么念呢?我很不理解,但心想他这么重视,肯定比较重要,但问他他也不说。“为什么我们在放牛的时候,你说这也没有那也没有,色声香味触都没有,没有您念什么呢?”他说:“你不懂。”他也不给我解释,因为我那时年龄太小了,应该还不到十岁吧。

(上师继续念传承,最后让大家一起念三遍结尾的咒语)

这个咒语和汉文中的“揭谛揭谛……”意思相同,只是发音稍有不同,藏文和汉文的发音都可。凡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身体不适、做噩梦、办事不顺等不太吉祥的事都可以念诵此咒。

对症“下药”

每个人的业力不同,所遇的外在环境也不同,很可能会时常遇到暂时的违缘和障碍以及人非人等(罗刹、夜叉、阿修罗)有意无意制造的一些违缘,这时念这个咒语或《心经》,则能迅速将其摧毁。原因是,当年佛陀成就时,也有很多魔障出现,佛陀正是用这样的咒语来降伏魔众。我们作为凡夫人,没有通达或证悟空性,不一定自身有降伏魔众的能力,但至少念诵这样的咒语,对维护自己和帮助他人,都有相当大的利益。有时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迷乱的现象,比如心里不舒服、不开心,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此时,念这个咒语是非常管用的。

当然,你自己不信我们也无能为力,好比一个中医有上等的良药,但病人对中医毫无兴趣,不愿吃药接受治疗,那试图用中医来解决病人的疾病就存在一定困难。所以,不管我们得到的是甘露妙药还是咒语妙法,如果缘分结得上,那么生活中的违缘就能得以遣除。这也是我们这个末法时代特别需要的。

就如《胜道宝鬘论》中所讲,我们的修行需要依靠咒语等方便法,此缘起非常重要。为何有些人的修行那么成功,人生无论行持何事都那么顺利?而有些人则是处处不顺,逆行的事情容易“成就”,顺行的事情包括自己的修行和快乐的心态都始终难以达到一个正常的状态?这也许跟我们前世的近取因有一定关系,也许跟我们今世当中的一些俱生缘(外缘)有一定关系。

作为一个具有智慧的人,应该依靠各种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有些人颇具智慧,很注重自己的健康,就会经常用药物或各种保健方法来维护自己的身体,同时,也会学习不少养生方面的知识,往往效果显著。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内心也是一个整体,内心有一些“伤势”或不能正常运行时,也需要适合它的一些方便方法。

我想,佛教的一些理念此时就非常管用。当然,我绝非是为了宣传佛教才这么说,而是发自内心地觉得,对于世界上那些心里不快乐、经常失眠、失衡和负面的情绪不断涌现的人,我特别乐意把佛教的一些咒语或殊胜诀窍为其无条件地提供。至于他们能否接受,也得看各人的因缘。

(上师继续念传承)

痛苦如何转化为快乐

下面为大家讲今天的主题——《痛苦如何转为快乐》。

这个话题比较大。首先也很感谢大家利用自己最宝贵的时间来听课。因为今天是星期天,本应用来好好休息和放松,做自己的事情,但大家都一起来学习。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没有什么好感谢的,又不是为我做事情(众笑)。有的人是为众生而学习,有的人是为自己而学习,我也不知道感谢什么。不管怎样,今天在座的各位和收听网络直播的各位,都是依靠一种因缘——“有缘千里来相会”,而聚集在一起。如果有缘,再遥远,哪怕隔着印度洋和太平洋,我们都有共同学习的机会。相反,如果没有缘分,就像我刚才看到的,下面很多人都不想上来。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还是很重要的。

痛苦和快乐都是假象

今天我也未作特别的准备,因为最近事情比较多。但是我也觉得没有什么可准备的。大家都知道,痛苦可以转为快乐,或者说痛苦和快乐的本性本就相同,亦或从本体上观察,痛苦和快乐都不成立,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从这些道理去加以分析,我相信今天在座各位,对痛苦会有新的认识。依靠佛教的道理来剖析,从理论上则找不到任何的痛苦。因为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来自于无明和我执,而用我们自己的心来观无明和我执的本性时,就会发现,它们无非是一个假象而已,无论如何都找寻不到。

这一点不仅是藏传佛教的密宗当中讲得非常清楚,这种说法也不只是来源于信仰,而是与智慧息息相关。如果我们真正以智慧来进行分析,就像是一层层剥开芭蕉树的皮,最后会发现里面没有任何实质一样,我们也会发现,我们正在产生的嫉妒、傲慢、无法迈过的分别念等烦恼和负面情绪,当真正以智慧来抉择时,就能很快探寻到它们的本体。

观自心,掌控自己的心态

在座各位有的有信仰,有的没有,但是否有信仰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建议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心的根本。如果连自心的根本都找不到,对心的本体或本来面目一点一滴也未认识,则哪怕你自认为很有学问,名校毕业,或在国外留学,或在某个研究机构里学术有成,或论文优异,那么能否算得上自认为的或人们共称的智者,也得打一个问号。

为什么呢?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有一颗心,但这颗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的认知心理学、生物学或其他科学领域都有各自的解释方法,但按照这些解释到底是否能得到自己心的本性呢?我认为,我们需要培养一种始终观自心的习惯。如果我们学会常观自心,那至少我们的心态应该常常是平静、淡定、开心和快乐的。

这一点对当今时代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现在也越来越能感觉到,世界上许多人的心态是十分复杂的,尤其是整天沉迷于网络的年轻人或“小伙伴们”,他们的心态更是有点糟糕,terrible,是吧?真的有点难以想象。常有人对我说:“我吃穿不愁,应有尽有,但我总是毫无理由地、突然地不开心、很烦恼,在家人或亲近的人面前突然呈现不正常的心态。”这种状态,对我个人而言,从来都感受不到。如果我不开心,一般都是因为听到或看到了某件不好的事情,但无缘无故的不开心却从来没有。

甚至现在有些人会说自己已经“崩溃”了。前段时间七八月份的时候,有个人在华山旅游时,莫名其妙就从栈道上一跃而下,此事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现在出现这种现象的人为数众多。也许你现在十分正常,没有任何心理毛病,但过段时间你就可能因为莫名的不开心,就开车撞向电杆,或持刀砍人。很多心理学家也在分析,出现这些现象,也许和我们的教育有关,也许和网络游戏有关,也许和社会导向有关等等。东西方的学者和专家,在不同的媒体上,都竞相评论。其实,这是非常可怕的。

我想,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也许别人不知道,但我自认为自己出家前和出家后的心态都算很好,心里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虽然在我的人生当中,也遇到了很多事情,不管是去年、前年还是十多年前,学院拆房子导致很多金刚道友不得不离开、家里父母的去世、上师们的离世……也算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从外境来说,自己也算是最痛苦、最困难的人,但我也从未想过:“我这次熬不过去了”、“我这次的难关过不去了”……包括自己生病、做手术,都觉得不算什么,认为肯定是可以过去的。

然而,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心态,却是自己都难以想象和无法控制的。包括一些出家人的心态也会如此。并不是出家以后就烦恼顿散。身边的一些学佛多年的居士,也会不知不觉就心情不好。

当然,仅是心情不好也不要紧,人时常都会有这种现象,但是,比较严重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缓不过来,就值得警惕了。有人会说:“你不要理我!不要碰我!不要给我说任何事情!我要冷静一段时间,我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本来做了大型手术的人才需要一个恢复过程,你莫名其妙不高兴还需要一个恢复过程,就让人很难理解了。

但现在这种情况层出不穷,而且有些人表面上还看不出来,就是所谓的“双面人”,他们表面看来非常成功,可以说、可以笑、可以开会……还有一种叫“微笑抑郁症”,表面上看,他们经常面带微笑,也为他人带来快乐,穿着打扮等外形包装得特别好,可是内心却非常痛苦,在家人和同事面前就像一个异常成功的演员。他们的内心相当脆弱,哪怕是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表示,对自己的打击都非常大,甚至会因此而崩溃。

良言暖人心

我以前对有些道友也讲过,“崩溃”二字不应经常引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因为会引发自己的诸多负面情绪。本来藏地的大藏经、论著或日常的生活用语是非常丰富的,但到目前为止,却没有很明显的和“崩溃”意义相近的词语(众笑)。今天听课的可能也有很多藏族同胞。我也在思索,“崩溃”对应的藏语到底是什么?我们有处于低谷、无可奈何、不知所措、十分困难等词语,但表达崩溃、倒塌、所有的事情都无法成办的词语却没有。这样的形容词不知道会对人心带来何种伤害或创伤。

人心一方面来说应该非常强大,我们可以征服自然界、制服怨敌,从人类历史上也可以看出人与动物的不同。佛教讲人身难得;按照进化论的观点,从动物进化为人,也是很煎熬的一个过程。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很多没有修行功夫的人,或对自心没有觉受的人,心理却非常脆弱。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比较温馨的语言,可以令自己倍增勇气和安慰,遇到何事都觉开心快乐,哪怕在寒冬腊月也感到内心温暖。不少人对我说:“您应该对我们说一句好听的话,我们现在非常伤心,您能不能安慰一下?”有时男众的心理也非常脆弱(众笑),很多男众的发心负责人经常对我讲:“您过来对我们的道友安慰一下,不然现在很多人的心理承受不了了,很困难了。”但我常常没有时间。我想男众的身体看起来比较高大,吃得也不错(众笑),应该不需要这样吧?但确实一些男众的道友常说:“现在大家的心理很脆弱、很伤心,可能坚持不下去了,熬不过去了,您应该安慰安慰。”

有些人可能的确被恶语中伤,一句话就像一把剑刺入了他们的心灵最深处,久久无法恢复。有些人说话时并未怀有恶意,但却将对方伤得体无完肤,再也无法抬起头来,医院里面抢救也无力回天(众笑)。医院里面的CT、彩超都查不出问题,因为是无形的“剑”伤了无形的心,X光根本无法照出来(众笑),住院也是没有办法的。其实这种脆弱的心理,可能每个人都有,这种现象需要大家好好思考一下。

(上师喝茶,举杯示意)我喝茶还是很开心的,知道吗?(众笑)

以上是现在很多人的一种特殊心态。

追寻快乐的正确方向

还有一种人是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不想面对、只想逃避。今天我遇到一些人,他们说有些事情做不下去了,非常烦,所以到学院来看看(上师笑)。在我们学院的坛城上经常会看到穿着得体、长相不错的人,但每次看到这些人,我都会想:“可能这些人的心理很脆弱、很痛苦……”当然也不尽然,有些人就认为自己虽然长相和穿着都不怎么样,但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不管如何,正如佛陀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众生的业力不同,所感受的果报也不尽相同。

有的人经常喜欢逃避。我看到很多人,不管是否有金钱和地位,但因为是将快乐和成功寄托于外境,反而找不到快乐的方向。有个俄国作家曾经写了一本叫《死屋手记》的书,从年开始,中文出版多次,这是一本日记形式的小说。其中有句话是:“把地球上所有的财富都用来满足他,让他沐浴在幸福之中,直至头发根,这种表面的幸福,就像水面的水泡一样,很容易破裂。”这非常明确地说明,如果将幸福寄托于外境,则哪怕拥有全世界的财富,也不一定能够快乐。

前段时间,我看到有个地方有五十多个富二代因为非法吸毒、情节严重而被集体抓获。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有些是正在留学的,有些是留学归来的,但都缺乏生活的安全感。而且他们从小家境富裕,居住在高档的别墅中,开着豪华的车,美色、美景等一切的一切都享之不尽,然而,他们并没有得到快乐,甚至觉得生活相当无聊,从而开始行持吸毒等非法行为。所以,在座各位也应好好思维,是否有些人在得不到快乐时,就选择麻痹自己,使自己麻木,暂时遗忘痛苦,认为这也是一种寻找快乐的方法?

现在很多人逃避现实,妄图在别处寻找快乐,不管是去寺院、海边还是其他观光旅游景点,想以此方法来解决内心的痛苦。其实这并不算上好的方法。无论是按照佛教的教义还是心理分析的理念,都会说当我们遇到痛苦时,应尽量去接受它、转化它,一旦我们能够勇敢面对,就会发现痛苦也并不那么可怕,它不能将你逼上绝路。每个人在最痛苦的时候,都会有解决的办法。佛教中有“痛苦转为道用”的窍诀,世间当中也不乏这样的思想。记得电影《冈仁波齐》的主题曲《NoFearinMyHeart》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坠入黑暗中、坠入泥土中的海阔天空……”当你陷入泥潭,在最痛苦的时候,此时你反身回看,会发现其实海阔天空。

失去未必只有痛苦

人生往往因为失去而痛苦。比如,有人以前非常富裕,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变成了穷光蛋;以前和某人情深意切,后来却失去对方;以前貌美如花,如今却相貌平平……但我们可以学会做减法——以前虽然很有钱,但我也能够从没有钱上面得到快乐,可以想:“没有钱多好啊!有钱的时候那么复杂,充满诤论,很痛苦;没有钱就很清静,知足少欲,可以好好喝茶、看书、修行,只要有点水果吃、清水喝就行了!就像前辈的高僧大德们那样,多好啊!”

如果感情上遭遇失恋等变故,也可以想:“世间那么多诤论,恋爱越谈越痛苦,我现在真清静!我就像以前有个空行母传记中说的‘不伦不类的出家人’那样,虽然是在家人,但由于生活很单纯,相当于是一个出家人,我是多么快乐啊!”当失去地位时,也可以想:“地位越高,高际必堕,我现在拥有这样的清静生活也是很好的!”

我们大多数痛苦都来自于自己过高的追求,我们所定的目标只能有增无减,而一旦因缘退失,增无可增时,自己就难以接受。有种人是为达不到自己最远的目标而痛苦,有种人是因为不了知一切万法本是无常,一旦所得失去时便倍觉痛苦。我去一些大学时也看到,有些大学生为担心将来找不到工作而痛苦,有些是因为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人或智慧而痛苦。

虽然面对以上情况时,想法令自己不痛苦很重要,但即便不痛苦,却只是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中过日子,也是不合理的。佛教的基本理念是,要有一种随缘的心态,对发生的一切都能接纳,因为外在的事物和自己的内心都一直在变化,不可能总是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中。如果没有任何改变,那万法就有常有的过失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向阳生长

不管处于任何阶段,我们的积极性和热情都不能散失。现在有些人的负面情绪非常强烈,一讲别人的过失或抱怨时就会跳起来说,这个人是如何如何坏。站着说、坐着说、白天说、晚上说……而一旦讲到一些正面的事情时,就“奄奄一息”、兴趣索然了(上师模仿,众笑)。这并不是很好的。

就像白天有光明,晚上有黑暗,生活也有正负两面。任何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工作和生活中也是顺缘和违缘并存。从历史上看也是如此。不管是翻开藏族还是汉族的历史,伟人还是普通人的传记,任何时代都有是是非非的事情。

(台下有声响)他是什么……辩论是吧(上师做辩论击掌的动作)?以前印度也专门有辩论的。

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人物出现,他们的烦恼都大同小异。我去欧洲的时候看了一些拿破仑的故事,也是相当复杂,和我们这边没有什么差别。

去非洲时也问了一些他们的故事……我对非洲人很感兴趣的(众笑)。虽然非洲人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但他们热情奔放、载歌载舞,而且他们历史上的人物也是一样,什么事情都发生过。因此,我们这个世界都是正负交替。按照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想,我们应经常保持一种精进和热情,从事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进行佛教的修行时,不要学了两三年没有任何感觉,就逐渐退失了,这样不是很好。人应该有一种积极的心态,才能保持活力。

也许你们认为我是假装,但我身边的人也看得到,虽然我也许没有刚到学院时的那种热情,但只要有时间的时候,我还是特别爱学习的。虽然别人没有赞叹我,我自己赞叹自己不是很好(众笑),但我自认为还是说的真心话。不管是翻译、讲课、做慈善或在佛学院做许多林林总总的事情,对每一件事情,我都还是有兴趣和意乐。

每次开会或参加什么活动时,我的心态也不是“奄奄一息”的状态。我并不想自我吹嘘,但讲一些话时,最好能从自身做起。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衰退或外在各种事情的发生,最后自己对生活丧失了乐趣,对修行失去了兴趣,对人生没有指望,只能一直等待死亡,不再积极向上,这样不是很好。

我们一方面应该保有一种不断学习的心态,对任何知识都愿意去学习,另一方面,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以开心为主,因为你再怎么烦恼和痛苦也无济于事。

减少抱怨

有一点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应当尽量减少抱怨,这是非常重要的。连现在国内外的一些世间人都认为,抱怨对身体十分有害。就像佛教中的发愿,他们也发愿一个月、21天或7天中不抱怨别人。

刚开始还是很难,有时候我们口头上虽不抱怨,但肢体上、态度上却是:“哎哟……哎……是这样的吗?”(上师模仿,众笑)你的态度、语气和表情都透露出对别人的不满,对领导看不惯,对下属也不中意,甚至对自己也抱怨重重:“我这样的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为什么要创造我这样的人?心态又不好,又被很多人讨厌和嫌弃。”

其实,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你经常抱怨别人,也会招致别人对你态度恶劣。

我认识的一些佛教徒,他们百分之七十的话语都是谈论别人的过失,这对听者和讲者的身心都十分不利。当然,不得不说的一些问题可以讲出来,但是人处于这个世界上,对问题的正确剖析非常重要。如果老是戴着有色眼镜,则感知的外境都会失真,从而导致错误的判断。故应当不抱怨,对任何事情,都要以乐观和智慧来面对。正如无著菩萨所说,生病很好,因为可以消业;健康也好,因为可以多行善事;有财富很好,因为可以广结善缘;贫穷也好,因为生活简单、开心快乐;离开人间很好,因为可以衔接来世的善缘;长寿也好,因为可以多做善法。别解脱戒中也讲(上师念藏文):“多闻赴临终,年迈亦快乐。”广闻博学、修行很好的人,在奔赴临终之际,即使年迈体衰也是很快乐的。

我们要学习无著菩萨的精神,有钱时就想:“这样很好,说明我有福报,我应当好好享受,不然死之前钱都花不完,我一定要尽量花,到处去旅游、吃夜宵!”(众笑)当然,不要吃一些虾,不要造恶业。

的确,有钱人造恶业看起来很可怜,没有钱还好一点,可能还少吃一些活物。如果没有钱,就想:“就像以前禅宗的大德或修行人,我就过清贫简单的生活,多快乐啊!”其实很多方面我们的心态都可以转为道用,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有品质,三观也变得很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的确许多人不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为何。

修行快乐的法

01

修行快乐的法有几种,有一种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说过,克什米尔班智达释迦西日,他有一个窍诀是,首先发菩提心,然后将众生和自己的痛苦用智慧来进行剖析。痛苦分为身体的痛苦和内心的痛苦。

如果没有心的配合,身体跟尸体毫无差别,眼耳鼻舌等五官和四肢都不会有任何感受,故身体无法痛苦。如果光是身体就可以痛苦,那么尸陀林的尸体也能痛苦,但这是不可能的,应当如此观察。

如果说是心灵痛苦,那可以从心的本体、来源、住处、去处、颜色、形状等等来观察,心到底是什么样的?最后会得出结论,所谓的心像虚空一样,除了虚空以外,正在产生痛苦的这颗心了不可得。

心不存在,依靠心而产生的痛苦更是无处可觅。以智慧剖析得出的结论就是,心如虚空,不得痛苦。明白这样的道理以后,你就可以安住其中。以前你所认为的世间的痛苦,在用心观察心时,是绝对得不到的。

今天给大家念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是一种空性的观修方法。这种方法以前也讲过,很多人通过这样的修行,获得了显著效果。

02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行持利他之事。以前寂天菩萨也说过:“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所有世间当中的快乐都是利他而产生的,所有世间当中的痛苦都是依靠自利而成的。

的确如此,世间人的眼泪大多是为自己流的。因此,在生活中多做慈善等有意义的事情,尽量缩小自己的我执,扩大利他之心。这样一来,在伟大的利他思想面前,我们自私的心就会变得极其微小和薄弱。

有利他心的菩萨或慈善人士,他们的痛苦是非常稀少的。因此,对于经常不开心的人,我建议你经常参与放生、慈善等活动,即使你没有太多财物捐助,但只要有了这样的发心和行为,你的痛苦就会逐渐减少。

在我们的爱心人士、志愿者和修行人当中,有一些原本相当痛苦,生活质量低下的人,因为有了信仰,行为也有所改变,如今变得无比开心、极其成功,人生充满了价值。

总之,痛苦转为快乐的方法有修空性和培养利他心,都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03

我们的痛苦来自于分别念,现在的分别念大多来自于一种碎片文化。无数人天天玩手机,最后导致许多痛苦。据统计,韩国和中国的手机使用率位居世界前列,有94%的韩国人和中国人每天用手机进行上网等活动。

有些人建议将手机和电脑全部禁用,学院有些法师也建议将学员的手机全部没收。但我想虽然暂时收了,但长期来讲还是有点困难,只会徒增工作量。比如有些人会将一只手机上交,却在悄悄用另一只手机,这样经济上也有一定损失。(众笑)

所以,这个特殊的时代较之以往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但我们每个人也尽量每天不要光盯着手机。如果你真的是做一些利益众生或与修行相关的事情也未尝不可,但除此之外……我看我们这里很多道友,上楼梯的时候都一直看手机,有些人的眼睛不太好,手撑得很远在看(上师模仿,众笑)。有些老出家人,眼睛本来就不好,走路都困难,还一边走路一遍看手机,有时眼睛看不到,同时又有高原反应喘着气:“哈……哈……哈……”(上师模仿,众笑)我经常在楼梯上看到这样的“老菩萨”,很辛苦的!但也没办法,时代把我们出家人也弄成这样了,在家人就更不用说了(众笑)!很辛苦很辛苦,但他们仍然非常“精进”,一边爬楼梯一边看手机,很随喜你们的“精进”!(众笑)

04

(上师看钟)可能时间差不多了吧。

我们今天很开心,不管怎样,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开心的状态,其实痛苦也是过,快乐也是过,不如自己有一些修行、念一些咒语。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经常念一些咒语,比如念莲花生大师的心咒、观音菩萨的心咒等等,以此可以充实自己的内心。以前藏地的许多老年人,文化水平很低,什么都没有,但他们会念大量的咒语、很开心地祈祷三宝,不会因为世间的琐事而成天烦恼、郁闷、痛苦和抱怨,不会释放大量怨气。

如果自己实在无法修行,也尽量不要在人群中散发太多抱怨的“毒气”,也不要“扔炸弹”(众笑)。如果一个人内心嗔恨的炸弹爆炸之后,周围的许多人都会受到伤害。一个智慧的人,能通过念咒等方法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禅定。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瑜伽是如此盛行,可以减肥、促进健康和调整内心。但即使没有任何的信仰,在保持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也最好能尽量地利益众生。

尽量不去伤害别人

如果实在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尽量不害别人。就像我昨天在课上所讲(今天来的人较多,昨天听课的好像没这么多,看来你们喜欢一些简单的课),一切有部中说,身体、语言和心皆要行慈。意思是说,身体要带有慈悲的态度,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和别人和睦相处。比如你坐在一个位置上,不要左边打一下,右边打一下,后面用其他方式来……(上师模仿),以致于周围的人都无法接近你。

和睦相处就是温和地相处。以前在一个心理培训中,大家都是这样握手(上师示范左右手臂交叉),说着“感恩你”、“很开心”之类的话,和前后的人也进行配合,这样确实会有一些感觉。这是身体的行慈。

语言的行慈就是所说的话尽量不要伤害别人,不说刺耳的语言,说赞叹的语言。当然,无心之语让人感觉无故受伤也没有办法。比如,有时我的话语并非有所针对,但有人就觉得:“啊,堪布今天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骂我!”那没有办法,我又不是骂你,是你自己认领的(众笑)。内心行慈就是尽量减少自己的贪嗔痴、嫉妒、憎恨等等,尽量用慈悲心保护别人。如此一来,身语意都带有一种慈悲,使别人和自己都感到快乐。作为一个人,哪怕对社会没有大的贡献,也尽量不要捣乱和危害,这就是我们做人的一个基本要求和规则吧。

珍惜身边有缘人

通过今天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分享,希望从今天开始,大家无论值遇何种经历,开心的时候不要太高涨,痛苦的时候不要太低迷,保持一种淡定的相,无论何时都不扰乱自己的清净心和欢喜心。这样,不管是否有信仰,大家都能过得很好。

尤其是在座各位都有不可分割的前世缘分的家人,包括孩子、父母、伴侣,以及亲戚朋友等等,对他们应该态度友善。人往往容易忽视自己最有缘的人,对缘分不太深的人却十分重视,其实这样是很不好的。人最好不要喜新厌旧。自己的家人和道友是最有缘的人,对这样的缘分应当珍惜。因为人生是有限的,到一定的时候,我们都会各奔东西,希望那时你的内心没有任何遗憾,在别人心中,你也是一个非常珍贵的人。有些人死了,大家会哭;有些人死了,很多人笑。究其原因,与其自身的言行举止也息息相关。

我今天就“胡言乱语”讲到这里,谢谢你们!(听众鼓掌)我在此为大家稍作祈祷(上师念藏文佛号)。还听说有些人今天想要皈依。

传授皈依

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果不想皈依的,也不用紧张和害怕;想皈依的就是皈依上师三宝。

皈依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为了自己即生中获得人天福报的皈依;一种是为了自己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的皈依;大乘的皈依是,从今天开始乃至生生世世,为了利益众生而皈依。我建议你如果自己的心态能够堪忍,为了一切众生而皈依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你选择其他的皈依方式也是可以的。我按照无垢光尊者的意趣,为大家念四皈依的偈颂,念到最后一遍时,你即获得皈依的戒体。

(上师传授皈依)

最后将今天听闻正法的所有功德回向给天下所有的众生,大家一起念诵《普贤行愿品》作回向。非常感谢大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x-lw.com/smjc/17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失眠症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