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大伦
明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个汉字,很多人的名字里都有这个字。
明天,光明,明亮,总是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明”这个汉字是由“日”和“月”组成的,是世间最大的两个发光体。
老子在《道德经》五十二章说“用其光,复归其明”,看“光”和“明”难道不一样吗?
我用它的光,我还要回到它的“明”的状态,光和明有什么区别呢?
我理解,“光”指的是发出的光亮,下边是个人,上边是个火,火光的状态。
“明”是日月,“明”本意指的是发光体,发光的本源的这个物质,因为日月可以发光,后来指的是发出的光,也叫“明”了。
最早指的是发光的物体,日和月,这句话就是你可以用日月发出的光,但是你要知道这个光从哪发出来的,你一定要回到坚守的发光的本源来。
老子讲的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做事,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有些是做事本身、事物本身,有些是做事带来的结果,比如名利、地位,只要您做的事是对大家有益的,是好事,一定会带来名利和地位。
但是您要知道那些都是做事所带来的,所以您要坚守做事本身,虽然名利、地位您可以用它,但是您也要看透它,有没有无所谓,您要坚守做事本身,我们一定要找清楚事情的因和果、本和末,你要坚守这个“本”,“末”一定会有的,不要太在意它。
这样做就不会给自己留下倒霉事,就是“毋遗身殃”,不会让自己身体陷入危机中,为什么会陷入危机中呢?是你天天追求那个结果,却对本源不在意,你就容易倒霉。
老子讲“是为袭常”,“袭”是隐藏起来的意思,袭击一定是突然、偷着去攻击,“袭常”就是隐而不露的,不大容易察觉的事物的常理。
这些道理有可能在生活中被纷繁复杂的事物给遮盖了,看不清哪个是本、哪个是末。
“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为袭常”,老子说凡事一定要搞清楚本和末,老子《道德经》里处处在讲这种重要的法则,但是我们却往往分不清本末。
我举个身体方面的例子。我记得曾经有一位老大姐来找我,她有头晕、脸色苍白、失眠、怕风怕冷、大便不成形等一系列病症,找了很多名中医给开方子,开了很大的方子,没治好她的病,然后找到我。
您说这些病,医院去看,什么消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等等,估计各个科都得挂一遍。这就好比一棵大树,大树上有一千片树叶,这些树叶好比是各个症状,如果一片树叶一片树叶地研究,我觉得你可能要把整个医学研究一遍,还未必搞得清楚是怎么回事。
我们搞舌诊的,先看舌头,一看舌头颜色如此浅,淡白色的,您很有可能是血虚,血虚相当于树根的水少了,没有水了,上边会出现很多症状,怕风怕冷、大便不成形、失眠、疲惫、记忆力减退、蹲下站起来眼前发黑等等。
我就给她开了玉灵膏的方子,龙眼肉加西洋参,就两种材料,简单极了。我当时开完这个方子以后,老大姐跟我说句话,差别没把我逗乐。
老大姐说,罗博士,您给我开的这不是零食吗?因为玉灵膏里的龙眼肉很多人就是当零食吃。
她的意思是您别应付我,那么多名医开那么厚的方子都没见效,您应该开个更厉害的吧?我说不用,先把血养足再说。一个礼拜过后,大姐告诉我:罗博士,我的病全好了。
她是怎么吃的呢?她自己说越吃越想吃,她把玉灵膏当零食,一个礼拜多克全给吃没了,就好了。好了以后,再看到龙眼肉本能地就不想吃了,后来成为了中医迷。
中医看病看的是本,王琦老师把人分为九种体质,看您的体质哪里失调了,给您调回来。
在西医的每一个内科疾病里,心脏病也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瘀血、痰湿、肝气不舒等等这几种体质;头痛也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瘀血等等体质失衡引起的;眩晕,也是气虚、血虚、阴虚等等体质引起的,每一个病都可以回归到体质上调理。
体质好比树根,我就调树根,树根好了以后,整个的系统就正常了,分布在各个树杈的树叶自己就变绿了。我一直的观点就是中医调内科疾病,本质上都是在调体质,把体质调好了,其实各种问题身体自己都会恢复的。
可如果你一个病一个病地研究,不断地越分越细,您最后看不到整个树的状态了,看不到树根怎么样了,一直在追求那个“末”,结果越搞越糊涂。
这种思维状态就叫“用其光,复归其明”。你要知道它有什么症状,那是“光”,但你要知道这个根、“明”发的光在哪?我去坚守这个根。
我们中医的思维是这样,我们做人做事其实也全是如此。比如说在家里,家人的相处其实完全是来回循环的,我管它叫“爱的循环”。
爱的循环越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越融洽,可是如果出了问题,你就要反思我有没有给他一个好的、发出正向的信息,要想我这个根是在哪儿,这个根有什么变化。
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追求结果,他(她)为什么不爱我?为什么对我这样?实际是你自己这边有问题,仔细想想,这就是“用其光,复归其明”。
家里边所有人的关系都是如此,婆媳关系也是这样。为什么对我不好?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到?有没有真的把她当亲人?
如果每个人都学会这么反思,发出正向信息,把“明”搞清楚了,“光”一定也会明亮起来,所以这是一种循环关系。
婆媳关系您说难也很难处,您说容易办也容易办,怎么容易办?
婆婆、儿媳妇多想想自己有没有把对方当亲人,两个人都要想,家里经常学学《道德经》,回头想一想,我有没有把我儿媳妇真的当姑娘,要真是我姑娘我会怎么办?
儿媳妇想我有没有把婆婆真的当妈,如果她是我亲妈我会怎么样?
多想想,发出正向信息,两个人一循环,关系就好了。
在单位里也是如此,单位里边很多事,您一定要找到根,您抱怨周围的环境恶劣,为什么恶劣?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业务进展这么慢?
我自己在这里边起到什么作用了?
我能不能引领这个趋势?
能不能改变大家的状态?我要把自己当作日月,“明”,不断发出,但是有没有改变我不大在意它,我不在意回报,怎么一年还没改变?
没关系,不要在意,我就发出,不管它,我是发出光芒而已,慢慢慢慢光会照亮大家的,会改变的。
作为公司领导,一定也要想到这个智慧,“用其光,复归其明”,我们知道自己作为领导,已经有地位,我们的位置已经很高了,但是一定要知道我们以做事为主,忘记名利、地位,“复归其明”,你把自己位置放低、放小,认真做事,这就叫“明”。
当这个公司文化不好的时候,其实我觉得领导一定要反思自己,文化不好其实只是那个“光”,那个结果。真正的根源在领导这,领导如果把心态摆正了,你去影响公司文化,公司怎么可能不改变呢?
下边的人都受领导的影响,领导一旦心正,整个公司都会改变的,这是领导者的责任。
领导在带领大家往前走的时候,总是会碰到需要双方或者多方的合作。
合作没合作是结果,跟你的源头、你的发心有关,我为什么要去合作,能给大家带来什么?
给员工带来什么利益?
给对方带来什么利益?
给社会带来什么利益?
一定是各方都“盈”的情况下才能合作。把这个根源找对了,我觉得没有合作不了的事。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当年我在老家沈阳的时候,我每天打出租车就发现个问题,出租车司机整天很劳累,收入不是很高,所以他们每天充满了抱怨,基本上每次打车的时候,听到的都是司机各种各样的怨恨、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说这个城市如何不好,几乎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的司机在讲。
我想外地人要是来了,天天打车听出租车司机这么讲,这个城市的形象就毁了,每一个市民打车听到出租车司机这么骂,骂各种管理部门,互相骂这有什么好?他们是巨大的传播机器,怎么办?我很担忧,于是就想要改变社会的这种不良风气。
然后我就到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找的文艺台的领导谈,说我能不能帮助你们办一个节目,专门讲给司机听,引导他们走向正能量,传播正能量,引导他们向乐观的方向走。
我一个无名的普通百姓,能谈下来吗?
一般人觉得不可能,但是因为我发心特别好,是想为大家做事,领导居然批准了。所以我就协助他们做了一个节目叫《流动的风景线》。
沈阳的老司机可能还记得这个节目,这个节目就是把主持人带到司机吃盒饭的地方,体验他们的不容易,整天跟着出租车司机走,在司机拉乘客的时候,主持人听大家在讲什么。
我在节目里一点点引导大家,让大家积极一些,乐观地看待问题,我们怎么改善环境?
出租车环境改善了以后,乘客会更愉快,我们的收入会更高、会更好,城市的风貌也会改变的。
当时这个节目特别火,很多出租车司机都成为了节目忠实的粉丝。交通管理部门也特别高兴,因为协调了大家的关系,我们还经常采访民警,把民警和司机沟通起来,否则司机总是去抱怨交警。
大家彼此都了解也体谅了对方。所以当时交警支队的领导跟我关系非常好,就觉得你策划的节目真不容易,真好,解决我们很多问题。
大家看,这个节目是几方都“盈”的,我确实发心是为大家做事,这个源头是好的,所以这事能做的起来。虽然这个节目现在不在了,但是绝对是我美好的一个回忆,为什么我一个平民老百姓、一个普通人就能够去策划起来、去办起来这么一个节目呢?我觉得就与我的发心是有关的。
我们如果做事、谈生意等等没做成,您要先问自己我给大家带来什么了?我的源头、发心是什么?
能不能让大家都有所收获?如果对大家来说是有收获又有意义的事,怎么可能办不成呢?这个生意怎么能谈不下来呢?
世间所有的事都是如此,都像老子讲的要“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为袭常”,就是你一定要知道事情的本源在哪,我们本源、发心得是正的、是善良的,所以老子在这用“光、明”两个字,我觉得这两个字含义很深,您只要坚持自己就是发光体,“光、明”一定会追随您的。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www.bdfyy999.co[详细]
“日常要多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程措施等知识,工作前观察好身边的环境[详细]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www.bdfyy999.co[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