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失眠症疾病 >> 失眠病因 >> 正文

为解决干旱问题,1960年红旗渠工程启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2/19 14:00:52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4603798.html

在巍巍太行的东南角,有一个叫做林县的小县城。

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用一种誓把山河重新安排的豪情壮志,用十年挖了一条贯穿整个林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一举解决困了扰林县人民几千年的吃水难问题。

然而,在这个造福全县人民的工程中,却也发生了多起的村民投诉,甚至引起了工程停工。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何这些村民要投诉施工人员呢?

十年九旱

林县,位于河南,山西,河北的三省交界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道“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就是林县的,他和商王武丁互为明君贤臣流传千年,因为武丁来找傅说的时候在林县的石板岩一个崖洞中居住过,留下了“王相岩”这个传说,随后二人还缔造了“武丁中兴。”

可是,林县几千年的历史从来都离不开“干旱”。林县靠近太行山,因为太行山的影响,林州降水少的可怜,十年九旱一点都不夸张。

而从古至今,因为干旱导致的灾年不知道有多少次。

从明朝新修的县志开始记载,到建国前,发生的旱灾有多次,因为旱灾导致的颗粒无收有30多次,5次人相食。

“掘地尽石,凿井无泉”县志上的短短八个字,诉说了林县人民找水却不得的惨痛记忆。

对古代来说,没饭吃,选择活下去的方法就是逃荒,因此建国前还有很多林县人逃荒到山西,现在还有山西的一些人逢年过节还回到林州见亲戚。

历史上一些清官不是没有想过解决这个问题。

元代的李汉卿修建了太平渠,明代的谢思聪修建了谢公渠。

解放后,党和政府更是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先后在全县修建了多口井,但是依旧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全县有耕地98.5万亩,水浇地却仅只有1.24万亩,也就是说全县的耕地仅有不到2%的耕地能被水浇,而吃的水就更稀缺了。

林州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在年年底的时候,一位叫姓桑的老汉,走了二十里路,排了一天的队,终于接到一担水。

新过门没多久的儿媳妇,心疼公公,就去村口等着公公,见到公公后,她接过桑老汉的水往家走。

不曾想,因为天黑,没看清脚下,一个不注意,儿媳妇被一块石头绊倒,辛苦了一天的两桶水都洒到了地上。

桑老汉赶紧趴地上,用手去捧洒的水,可是水都和土混成泥了,桑老汉心疼啊,但是他知道儿媳妇也不故意的,叹了口气,拎着桶回去了。

摔倒的儿媳妇久久没有站起来,公公那声叹息让她更加愧疚,晚上回家到就上吊自杀了。

年轻书记立志解决问题

年5月,26岁的杨贵担任林县县委书记,16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杨贵,时刻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

当来到林县后,杨贵第一时间下去考察具体情况,了解每个乡镇和村子的缺水情况。

一次,杨贵和其他领导来到一个老乡家,大汗淋漓的杨贵的想洗把脸,就跟老乡要了一些水,说洗下脸,老乡转出来一盆底水。

杨贵洗完脸,按照自己的习惯直接泼了,没想到把老乡给心疼坏了,埋怨他不知道水的珍贵。

这让杨贵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不断给老乡赔礼道歉。

这次事件,让杨贵认识到了林县缺水的严重性,也使他下定决定改变这个缺水的局面。

陆陆续续的,在杨贵的带领下,先后修建了英雄渠、淇河渠等水利工程,确实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用水问题,可是没有解决大面积的缺水问题。

年,毛主席在新乡的火车站接见了杨贵,并告诫杨贵搞定水利,把农业搞上去。

年,林县大旱。

境内的4条河流都已经干涸了,建成的水渠都成了摆设,因为没水能引流。

看着一株株枯死的农作物,干涸的河床,见底的水井,杨贵脸色难看,他发现自己之前都在做无用功。

挖井,挖不倒水,水库,蓄不到水,修渠,河里也没水。

看似修建了很多水利,但是都是依托林县本地的水源来引水,但是一到大灾年,河流都干涸了,哪有水可以引,总不能年年都看老天爷脸色吧。

既然本县没有,就从周边其他县城引。

于是,杨贵为了解决林县人民的用水问题,派出了几个考察队,到周边看看那条河流可以把水引过来。

两个多月后,有支考察队带回了个好消息,山西的浊漳河可以借水,这条河流不仅水量大,而且地势比林县高,非常适合。

在找了几个技术专家研究后,得出可以引水,凿一条渠。

可是,这个工程不是一个小工程,因为想要“引漳入林”,需要在太行绝壁上修建70公里的水渠引导林县,靠人力,确实有点天方夜谭。

于是,杨贵召开会议,研讨这个方案,看大家支持不。

没想到,这个消息很快在整个林县传开,大家奔走相告,都举双手赞成。

更有实在人说道:“我再不想因为家里没水娶不到媳妇了。”

杨贵感叹道:“是啊,没水就过不上好日子,共产党人从来都是为人民谋幸福,既然老百姓都支持,那还想什么,干吧。”

县委书记杨贵在跟上级和邻省经过协商后,决定在次年开工引水。

杨贵喊出了“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口号。

在经过统计后,发现全县只有万的资金,28名技术专员,报名参加修渠的人很多,但是工程部供不起这么多人吃饭,后来参加修渠的人都说自带粮食。

也正是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人们充满了干劲,各个无私奉献。

年的2月11日,正值农历元宵佳节,多的修渠人,自带铁锹和洋镐走向太行。

年3月6日,在任村镇盘阳村召开的引漳入林委员会议上,正式把“引漳入林”命名为“红旗渠”。

十年挖渠功

根据县委书记杨贵的设想“大干八十天,引来漳河水”,一人负责一两米,80天就能完工。

然而实际动工后,问题开始陆陆续续的暴露出来。

刚开工没几天,陆陆续续很多村民开始把修渠人员投诉到政府部门。

因为是从山西引水,开始肯定从山西就要动土,而修渠对山西人民的不仅没带来好处,还带来了损失。

因为都是石头,肯定免不了动用火药爆破,而爆破产生的巨大爆炸声,不仅对周边的村民造成影响,对待村民们养的家畜来说,更是惊扰。

一些家畜开始乱跑,有的直接找不到了,挖渠给他们造成了财产损失,他们自然要投诉。

还有一些水资源也不算太充足的村子,在动工的时候,需要用水,他们的水源被污染,这样他们也就没了能用的水,他们也不乐意了,就纷纷投诉,告到了政府部门。

还有一些村民家的房顶因为爆炸造成的碎石乱飞砸到了村民的房顶和瓦片。

杨贵在了解了这些村民的投诉原因后,发现无非就是两个问题,一个财产问题,一个是污染了他们的水。

于是,在和县委的人商量后,他们提出了三个解决办法:

1.村民有任何损失他们都照价赔偿

2.工程用水都到远处去,不影响村民正常用水

3.尽量安排好工作时间,不影响村民休息。

当时的人都很淳朴,你解决了我的问题,我也盼你好,于是山西的村民们还经常给施工帮忙。

在工程进行的时候,杨贵又接到投诉,他一看竟然是自己人。

原来这次投诉的是引漳入林工程的设计师吴祖太。吴祖太是黄河水利专科学校的高材生,为了修建红旗渠,吴祖太全心全意,把自己的学到的东西都用上了。

他投诉是因为团队里人太多,没有团队配合,不仅没有加快速度,反而慢了下来。

杨贵一打听,原来很多村民自发的来帮忙,但是当战线拉的太长的时候,工程质量根本没法保证,还出现了混乱的情况。

杨贵之前以为八十天可以建好,但是发现一直出岔子,于是通过开会,他做了自我批评。并调整原先计划:

一是杨贵公开检讨,说原本提出的设想是脱离实际的,需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二是分阶段施工,同时进行,利用好自发来帮忙的村民。

在改变部署没多久,吴祖太在王家庄山洞寻找解决塌方的办法时牺牲了,后来被国家追认为共产党员、烈士。

随着施工的进行,慢慢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就体现出来了,这个时候国家正遭受3年大饥荒,还得勒紧裤腰带还苏联钱,根本没有资金来支持修建红旗渠。

由于粮食短缺,村民自己带到粮食来开工,天天就是野菜汤和窝窝头,甚至这个都不能吃饱。

吃都这么困难了,睡觉的更是不挑地方,几万人就在山上,碎石堆,山洞里面睡觉,没有什么潮不潮,硬不硬,席子一垫就睡着了。

尽管来修建的村民都是自带粮食的,但是需要的火药、水泥、钢钎都需要钱来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技术人员就地取材,发明了无窑堆石烧灰法,这样制造的石灰成本低,质量也不错。

在太行山上动工,需要大量的火药来炸开,可是钱下的太快了。工程队只买硝酸钾和硝酸铵,然后再用硫磺、柴杆来自制,一下子剩了一大笔的钱。

自制水泥,自制推车,自制水桶,自制编筐.....

为了解决资金的问题,杨贵成夜成夜的失眠。他甚至成立了“林县劳力管理组”到全国个大城市驻点,号召村民到外地承接工程,来赚取资金。后来国家经济好转了,陆续给工程拨款。据统计到工程结束,总投资万元,其中在外民工赚取的资金和社队自筹达63%。

就这样,在没有大型机械的帮助下,林县人民自制工具,自带粮食,用人力一点点的改变着太行山。

其中还有一批特殊的施工人员,他们是专门的排险队,为了把山崖上的可能有落石打下来,他们每天要在空中吊6个多小时在在山崖上晃晃悠悠的进行落石排查,他们随时可能出现危险

青年洞这个现在红旗渠最出名的景点,却是当时修建过程,施工难度最大、危险系数最高的一个地方。

需要在垂直的悬崖峭壁上,砸出米长的隧洞,可是铁锤砸在这坚硬的石英石上,只能留下一个斑点,名青年自愿组成突击队,奇迹般的攻克难关,因此得名“青年洞”。

年4月5日,70多公里的总干渠通水,紧接着年4月3条干渠竣工。

年7月,在经过全县人民的十年奋战,红旗渠全面竣工。

十年中,林县人民削平了座山头,架了座渡槽,开凿个的隧洞,修建19座泄洪闸。

为了改变贫困落后,吃水苦难的局面,先后有81民干部和群众献出了生命。

看着哗哗流来的漳河水,全县人民都欣喜若狂,一些老人流出了激动地泪水,而孩子们都高兴的蹦起来。

述(最多18字

从那一刻起,林县十年九旱缺水的问题被解决了。

当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放出纪录片《红旗渠》时,林县人民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开始走向世界。

年,林县正式改名林州市。

年4月10日,红旗渠的总设计师杨贵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如今林县还一直流传着这首歌: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站太行

一锤一钎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x-lw.com/smby/17130.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失眠症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