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失眠症疾病 >> 失眠检查 >> 正文

针灸治疗失眠症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6-11-3 15:45:55
针灸治疗失眠症

针灸治疗失眠症

一、概述

1、定义: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睡眠不深,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2、常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贫血”等疾病。

3、失眠的诊断

失眠症: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不能以统计上的正常睡眠时间作为诊断失眠的主要标准。对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症状持续存在。如果失眠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症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另诊断为失眠症。

失眠症诊断标准: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疗效标准

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公式: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

上床至起床总时间×%

WHO(世界卫生组织)分级:

Ⅰ级:睡眠率70~80%,睡眠尚可。

Ⅱ级:睡眠率60~70%,睡眠困难。

Ⅲ级:睡眠率50~60%,睡眠障碍。

Ⅳ级:睡眠率40~50%,中度睡眠障碍。

Ⅴ级:睡眠率30~40%,严重睡眠障碍。

二、病因病机

病位在心:睡眠为心神所主,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主要病机: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致神不安。

病因病机

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饮食、思虑、劳伤)。

2、心胆气虚:心神不宁(体质、七情)。

3、阴虚火旺:肾水不能上济心火(体质、劳伤)。

4、肝郁化火:扰动心神(七情)。

5、痰热:内扰心神(饮食、思虑伤脾)。

三、临床表现

1、心脾两虚: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身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2、心胆气虚:心悸胆怯,善惊多恐,夜寐多梦易惊,舌淡苔薄,脉弦细。

3、阴虚火旺: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健忘,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

4、肝郁化火: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5、痰热内扰:睡眠不安,心烦懊憹,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四、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法

治则:宁心安神、清心除烦。

心脾两虚者:补益心脾,补气养血。针灸并用,补法:以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为主。

心胆气虚者:补心壮胆。针灸并用,补法:以手少阴心经、足少阳胆经为主。

阴虚火旺者:育阴潜阳。只针不灸,平补平泻: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为主。

肝郁化火者:平肝降火解郁安神。只针不灸,泻法: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为主。

痰热内扰者:健脾清热化痰。只针不灸,泻法.以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为主。

处方:神门、内关、百会、安眠。

方义:失眠主因心神不宁,故需养心安神。

心经原穴,宁心安神。

心包经络穴,宁心安神。

督脉足太阳之会,入络于脑,清头目宁神智。

治失眠之经验穴。

《针灸大全》:心中虚惕、神思不安,取神门、内关、百会。

处方加减

心脾两虚:脾俞、三阴交-健脾益气养血,心俞-养心安神定悸;多梦者加魄户、健忘者灸志室、百会;

心胆气虚:心俞、胆俞、丘墟,补心益胆镇惊;

阴虚火旺:太溪、太冲、涌泉,滋肾阴降心火;

肝郁化火:行间、太冲,平肝降火解郁;风池、足窍阴,疏调肝胆;

痰热内扰:中脘、丰隆、内庭,清热化痰和胃。

艾灸:百会、涌泉。









































白癜风哪里治疗效果好
白癜风治疗方案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x-lw.com/smjc/1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失眠症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